作為一部游戲的衍生之作,《啦啦啦德瑪西亞之超神學院》憑藉《英雄聯盟》而風聲水起。如今,這部神作終於迎來了第二部,6月6日,這部飽受好評之作將會和眾人見面。
  回想起當年自己看過的動漫,不論是《灌籃高手》還是《七龍珠》,總是令自己熱血上涌,開心不已。但似乎國產動漫就沒有這種感覺,什麼《藍貓淘氣三千問》,什麼《中華成語故事》等等,中國的動漫貌似就是講道理哄小孩的。動畫片被人為打上低齡化的烙印,等到當年的“低齡人”長大成人,審美提高與供給滯後造成的矛盾便日益突出。這也是為何年輕人很少有熱衷國產動畫的原因之一。
  雖然說動漫確實和年齡有關,但不是絕對。這一方面還是要看看近鄰日本。作為動漫產量全球第一的國家,動漫不僅劃分年齡段,還和市場結合得十分緊密。例如《火影忍者》,作為一部漫畫火了,就會被改編成TV版,隨後就是劇場版,外傳、還有游戲。
  這樣一來,一部作品會衍生出很多產品,不僅讓所有環節都賺得盆滿缽滿,更是擴大了動漫的影響力,使得動漫產業極度豐富,好作品層出不窮。
  反觀中國,首先表現的就是創作思路窄,似乎面對的對象都是5歲以下的兒童,十幾歲的中學生似乎從不在考慮範圍內。殊不知,這些人群才是動漫的主要受眾。所以他們只能看國外動漫。國內動漫沒人看,就談不到收益,沒收益哪有企業涉足?於是惡性循環。所以日本暢銷漫畫能持續十幾年甚至幾十年,中國則更像是一鎚子買賣。
  作為21世紀的朝陽產業,國家也意識到了動漫產業的未來,開始大力扶植。雖說也涌現了類似於《喜羊羊與灰太狼》和《熊出沒》之類的產品。但積重難返,內容低齡化、同質化依舊嚴重。
  可喜的是,在互聯網浪潮的拍擊下,網上涌現了一批叫好又叫座的動漫。例如開頭提到的超神學院。起源是網絡游戲《英雄聯盟》,根據人物、劇情重新創作,打造出精緻的產品。好產品有好收益,好收益就有好投資,德瑪西亞才能創作至第四季。這才是正確的軌道。還有一部就是《十萬個冷笑話》,同樣是耳熟能詳的故事,卻是不一樣的結局,在上幽默的語言,才吸引了無數粉絲。
  作為一項產業,動漫就是產品,好產品才會有人買。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在其他方面做得都很好,為什麼在動漫這裡就一點都不考慮受眾的感受?非要將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受眾。
  想做好,就要更新觀念,瞭解受眾。動漫再也不是低領兒童的專屬了,越來越多的成年人都愛看動漫。只有像超神學院這些接地氣兒的作品才是真正的好作品,才是中國動漫產業的未來。【打印】【頂部】【關閉】
     (原標題:從《超神學院》看中國動漫產業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wvpjeseomnq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